2021年中國航空工業十大新聞出爐
2022-01-02 11:49:40 來源:航空圈 責任編輯:admin 字號:TT
中國航空工業微信公眾號1月2日消息,近日,由中國航空報社組織,經過行業專家、媒體記者討論,評選出2021年中國航空工業十大新聞與國際航空工業十大新聞
航空圈訊 中國航空工業微信公眾號1月2日消息,近日,由中國航空報社組織,經過行業專家、媒體記者討論,評選出2021年中國航空工業十大新聞與國際航空工業十大新聞,囊括了本年度國內外航空工業的產品研制、機型首飛及交付、產業化合作等熱點新聞事件。
以下為2021年中國航空工業十大新聞:
以下為2021年中國航空工業十大新聞:
2021年中國航空工業十大新聞
1、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 中國航空工業凌云再奮飛
2021年1月11日,殲20飛機迎來首飛10周年。十年來,從首飛到首次公開亮相中國航展,從亮劍朱日和到裝備作戰部隊,從形成戰斗力到飛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殲20飛機以大國重器的姿態,以逐夢藍天的雄姿,詮釋著航空人“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和使命。

2、東航與中國商飛簽署首批5架C919購機合同 將成為全球首家運營中國國產大飛機的航空公司
2021年3月1日,中國東方航空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全球首家啟動用戶,與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C919大型客機購機合同,首批引進5架。東航將成為全球首家運營C919大型客機的航空公司。

根據東航的初步安排,這5架C919飛機引進后,將以上海為主要基地,加密上海至北京大興、廣州、深圳、成都、廈門、武漢、青島等航線,以提高東航在上述市場的占有率,為廣大旅客帶來國產大飛機的“全新體驗”。
3、渦軸16發動機取得中國民航生產許可證
2021年3月11日,中國航發1300千瓦功率級渦軸16發動機獲得中國民航頒發的生產許可證(PC),標志著中國民航正式批準渦軸16進入民用航空市場。這是繼2019年取得型號合格證(TC)之后,渦軸16獲得的又一重要資質。

4、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70周年 闊步邁向新征程
2021年4月16日召開的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70周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要求航空工業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將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鐫刻在祖國歷史上,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銘記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改革和發展的難忘歷程,致敬為新中國航空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領軍人物,航空工業隆重表彰為我國航空事業和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模范人物。

2021年4月17日晚,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聯合航空工業精心策劃創作的大型交響音樂作品《藍天禮贊》在北京世紀劇院首演。這也是國家院團首次以大型交響組曲音樂會的藝術形式展現航空報國精神、謳歌航空強國事業。
5、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6型71架軍機組成空中儀仗隊 致敬祝福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6型71架軍機組成空中梯隊,護衛黨旗,懸掛慶祝標語,馭風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達最深情的祝福。15架殲20編隊首次以最大規模集中亮相,展示了空中作戰新質能力和強大實力,體現了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航空工業70年來跨越式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航空工業派出精干力量,圓滿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確保參演航空裝備“米秒不差”飛越天安門廣場。
6、首部航空工業題材大劇《逐夢藍天》亮相熒屏
作為目前唯一獲得工信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官方支持的航空工業題材大劇,《逐夢藍天》自7月27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起,收視率節節攀升,好評率連獲新高,多次榮登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排名第一。該劇是我國首部全景式展現新中國航空工業70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歷程,謳歌航空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弘揚“忠誠奉獻、逐夢藍天”航空報國精神的電視文藝作品,生動展現了我國工業文化建設成果,為講好航空人故事、凝聚愛黨愛國熱情、提升國民航空意識、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搭建了橋梁。

7、第十三屆中國航展舉辦 飛行首秀閃耀全場
2021年9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拉開帷幕。航空工業通過館內靜展、室外靜展和飛行展示等多種方式,將近140項自主研制的航空裝備及技術項目全景式、體系化呈現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70年來取得的跨越發展,其中近40%為首次參展。中國航發攜全尺寸帶短艙的CJ1000A發動機、“太行”發動機發展型等明星產品亮相此次航展,參展規模創歷史新高。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中國商飛,首次在國際航展上展示CBJ公務機和C919移動數字飛機展示平臺。

8、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 顧誦芬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1年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航空工業顧誦芬院士、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作為新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顧誦芬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發展。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制的型號開創了我國自主研發殲擊機從無到有的歷史,牽引并推動我國航空工業體系建設,培養了大批院士、專家等領軍人才,極大地支撐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型號研制。

在此次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航空工業榮獲15項國家科技獎勵,占本次授獎總數的5.5%。航空工業黨組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大部署,堅定創新自信,緊抓創新機遇,破解發展難題,推動重大項目突破,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激發人才隊伍活力,近年來科技成果涌現,國家科技獎獲獎數量和質量有了進一步跨越。
9、無偵7、殲16D等空軍新型國產主戰裝備投入實戰化訓練
2021年11月10日,從空軍獲悉,作為空軍構建無人作戰體系的重要裝備,無偵7無人機已全面投入實戰化訓練。無偵7作為空軍新型無人作戰裝備,深度融入實戰化訓練體系,充分展現了人民空軍在運用先進作戰手段、加快提升體系作戰能力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在2021年中國航展上首次亮相的殲16D飛機,已經投入實戰化訓練,支撐空軍作戰范圍拓展和戰略轉型建設。近年來,殲20、運20、空警500、紅9B等一大批新型國產主戰裝備陸續投入實戰化訓練,空軍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等能力不斷提升。經過72年接續發展,新時代的人民空軍歷史性地跨入戰略空軍門檻,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軍目標加速奮飛。

10、“翼龍”系列無人機多領域展現全新用途
作為航空裝備研制生產的主力軍,航空工業肩負大國央企的責任與擔當,自主研制的“翼龍”系列無人機在應急救援、人影天氣、氣象探測等多領域嶄露頭角。1月6日,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Ⅰ”在甘肅金昌成功首飛。“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項目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球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5月14日,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奔赴四川雅安,參與國家“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第一時間抵達“災區”搭建信息平臺、打通“生命通道”。7月,汛情使河南省鞏義市米河鎮多個村莊斷水、斷電、斷網。在應急管理部的統一部署下,航空工業啟動“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應急響應機制,全力以赴開展救災,打通了應急通信保障的生命線,實現應急救援實戰首戰告捷。11月27日,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10無人機成功執行海洋氣象觀測科研試驗任務。該任務是繼2020年“翼龍”-10執行我國首次無人機臺風探測試驗任務后的又一次技術突破,是建設以無人機為主體的空基觀測體系邁出的重要一步。

上一篇:法國兩機場采用泰雷茲TopSky UAS進行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
下一篇:中國民航局頒發支線物流無人機商業試運行牌照
分享到:
收藏

熱點推薦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許可證管理系統”上線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許可證管理系統”上線[詳情]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管理辦法》印發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管理辦法》印發[詳情]